最近几天,网络上爆出了一个颇具话题性的新闻。印度国产的光辉战机项目,竟然放弃了自主研发的雷达系统,转而重新采购以色列制造的雷达设备。那么,作为印度极其重要的国防项目之一,这个光辉战机的雷达研发为何会遭遇挫折,甚至几乎功亏一篑呢?今天,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印度光辉战机的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的故事。
首先,我们来回顾一下光辉系列战机的背景。早在1983年,印度便启动了光辉战机项目。从时间线来看,光辉战机的研发启动甚至早于中国的歼10项目。我国直到1986年才开始歼10的研发工作。然而,两者的发展轨迹却截然不同。进入21世纪以后,中国相继推出了歼10A、歼10B、歼10S、歼10C等多个改进型号,目前装备数量已达到600至700架,且仍保持大规模生产。
展开剩余77%相比之下,印度的光辉系列战机至今未能实现批量生产。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发动机方面的依赖——光辉战机搭载的是美国F404系列发动机,而美国对发动机的供应速度有限,严重制约了产能。光辉战机的性能大致相当于第四代战机的入门级水平,属于轻型四代半战机,尺寸和定位与中国的枭龙战机颇为相似。
目前,印度开始了光辉Mk1A的有限量生产。2024年,产量仅为2架。印度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对光辉系列的态度并不积极,特别是海军坚决拒绝接收该机型。最终,印度空军在高层压力下订购了83架光辉Mk1A战机,其中前40架配备的是以色列EL/M-2052雷达,最大探测距离约180公里,后43架则使用印度自主研发的乌塔姆雷达。
近年来,印度一直在推动国产化进程,尝试开发有源相控阵雷达、阿斯特拉系列中程导弹等装备。2023年,印度官方宣传称已开始批量生产乌塔姆雷达,该雷达直径为736毫米,最大探测距离可达200公里。尽管这些理论参数看起来不错,但印度国防装备常有“先服役、后问题”的惯例,延误和技术缺陷时有发生。
果然,最近几天印度媒体爆料,国产光辉战机后续批次已经放弃了国产雷达,重新采用以色列进口雷达。这也清楚反映出印度机载雷达研发遇到了重大阻碍。
实际上,印度空军对国产光辉战机的需求非常迫切。目前印度仍有大量老旧战机服役,比如米格21、米格23等型号,这些战机服役年代久远,亟需换代。依赖进口战机显然不是长久之计,印度希望通过光辉战机实现装备现代化和自给自足。
截至目前,印度空军现役战机包括262架苏-30MKI、46架幻影2000、50多架米格29、30余架阵风、100余架美洲虎攻击机,以及约250架老旧的米格21、米格23和米格27。这些机型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口的,技术和性能逐渐落后,即使是苏-30系列也已步入“中年”,没有成熟的国产战机制造体系,导致换代难题突出。
眼下,印度计划对苏-30系列进行中期改装,比如更换俄制航电和雷达系统,这种做法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罕见。中国的歼11B战机曾升级为歼11BG/歼11BHG,韩国的F-15K也计划从2025年起进行中期升级。印度对苏-30进行技术升级,属于正常现象。
不过,印度希望用国产航电和维鲁巴克沙雷达替换原有设备的计划,能否顺利实现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。印度国防工业基础薄弱,许多项目都面临延期或停滞,不仅仅是光辉战机,海军的P17A护卫舰等项目也同样如此。
2025年5月7日的一场空战事件后,印度空军明显陷入混乱状态。一方面与俄罗斯谈判引进苏-57战机,另一方面与美国探讨采购F-35的可能性。综合考虑,印度更倾向于引进苏-57,因为其空军中俄制战机占据主导,而美制机型较少,且美国是否批准出口F-35尚不确定。
关于印度空军各种战机的发展和变迁,还有许多故事和细节。以后我会陆续为大家深入解析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盈辉优配-股票配资配资平台-手机配资炒股网-证券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